2025年盛夏,韩国av
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子们以青春之名,踏上了一段追寻红色足迹、传承红色基因的征程。同学们深入河南省南水北调博物馆、郑州烈士陵园、郑州二七纪念馆、河南博物院、碧沙岗公园及黄河博物馆等地,通过实地探访、互动体验等形式,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,践行初心使命。
第一站:探访南水北调博物馆,见证工程奇迹,感悟奋斗精神

河南省南水北调博物馆内,1万余件文物诉说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的辉煌历程。同学们穿梭于展厅之间,通过3000余件(套)精品文物,深刻体会到工程建设者与文物保护者的艰辛与奉献。马克思主义理论中“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”这一论断在此得到生动诠释,同学们纷纷表示,要在新时代发扬奋斗精神,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。
第二站:缅怀先烈,传承红色基因

在郑州烈士陵园与郑州二七纪念馆,同学们怀着崇敬之情,向烈士敬献花圈,默哀鞠躬。烈士们的英勇事迹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信仰的力量,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决心。郑州二七纪念馆内,“二七”大罢工的历史资料与实物展示,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工人运动的发展历程,明确了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使命。
第三站:追溯历史,铭记和平

郑州市河南博物院与碧沙岗公园成为同学们追溯历史、感悟和平的重要场所。博物院内,古老的青铜器与精美的书画让同学们领略到中原文明的博大精深;碧沙岗公园则以纪念北伐战争烈士的深厚底蕴,提醒同学们珍惜和平、铭记历史。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责任,在此得到深刻体现。
第四站:探寻母亲河文化,树立生态理念

黄河博物馆内,同学们通过丰富的展品与互动体验,深入了解黄河流域的自然生态、历史文化及治理成就。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,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。同学们在了解黄河变迁与治理的过程中,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,纷纷表示要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,为保护生态家园贡献力量。
实践感悟与未来展望
参与实践的同学们表示:“这次‘三下乡’活动让我们走出课堂,亲身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。从南水北调的奋斗精神到烈士陵园的信仰力量,从博物院的历史沉淀到黄河的生态理念,每一站都让我们受益匪浅。我们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,继续努力学习,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。”
此次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不仅是一次红色之旅,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与成长的飞跃。同学们将把在实践中收获的感悟与力量,转化为未来学习和生活的动力,继续发光发热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。
文/吴煜洁 摄影/吴煜洁 审校/吴若旻 审核/李继周